SJ 20593-1996 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

ID

2D777F1687894F2F9E04AF6430CCADDE

文件大小(MB)

0.99

页数:

2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7-28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 0199 SJ 20593-96,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all metal wire-cable vibration isolator,1996-08-30 发布1997-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all metal wire - cable vibration isolator,SJ 20593-96,范围,1.I 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以下简称隔振器)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交货准备等,主要内容,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军用电子产品上的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1.3 分类,隔振器按外形结构形状分类如下:,a. T型--- 外形结构为条状螺旋体;,b. Q型——外形结构为球状体;,c. B型——外型结构为半环状体;,d. QT型——外形结构为其他形状,2引用文件,GB 191—90,GB/T 2298—91,GJB 150.1—86,GJB 150.3—86,GJB 150.4—86,GJB 150.9—86,GJB 150.10—86,GJB 150.11—86,GJB 150.15—86,GJB 150.16-86,GJB 150.18-86,GJB 179—86,SJ/T 10179—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金属型隔振器总规范,总则,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霉菌试验,盐雾试验,加速度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6-08-30发布1997-01-0I 实施,—1 —,SJ 20593-96,3要求,3.1 型号命名,3.1.1 命名方式,隔振器型号由产品名称代号和产品结构参数组成。产品名称代号用GG表示,产品结构,参数由结构形状分类号、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主承载方向高度组成,参数间用短横线隔,开,毕□ □ 一 0,I T 丁 丁,:I,j -----------主承载方向高度I I L--- -- 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I L - - --- -- ----…y53. 9. "- L 结构形丒分类号,j________ _ __ _ ____ タ称!U/,3.1.2 标记示例,结构形状为条状螺旋体,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为2.8J,主承载方向(Z:垂向)高度,为33mm的隔振器:GGT2.8-33,3.2 合格鉴定,按本规范提交的产品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3 材料,选用材料应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各项性能要求,3.4 设计,隔振器的钢丝绳弾性体应能在空间任意自由度上产生弹性变形;钢丝绳与相联接的各部,件之间不应有任何松动粕滑移现象;各部件的强度设计应能确保使用时期内安全可靠,且应经,表面防蚀处理;结构应简单,安装应方便,并能适应任意安装方式,3.5 结构,隔振器由钢丝绳、固定夹持板、固定箍或螺纹联接件(如螺钉、螺母)等部件构成。钢丝绳,弹性体通过固定夹持板和固定箍或螺纹联接件牢固地装配成一体。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组装成,一体。隔振器安装孔为螺孔,若有通孔要求,应在合同或订单中加以说明。T型隔振器外形结,构见附录A(补充件),3.6 性能,T型隔振器在垂向(Z向)、横向(Y向)、纵向(X向)和45°斜支承方向的性能参数见附录,A(补充件),3.6.1 静载荷一变形特性,应给出隔振器在有效弹性变形区间内作连续增加载荷状态下的静载荷——变形特性,一,般以载荷——变形曲线表示(见4.6.4),3.6.2 承载质量,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隔振器应能满足隔振系统正常工作的承载质量范围值(见,—2 —,SJ 20593-96,4.6,5)O,3.6.3 峰值响应频率,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应给岀隔振器在实际承载质量时按4.6.6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的ー阶峰值响应频率值。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在同样承载质量条件下的峰值响应频率允许,偏差为±10%(见4.6.6),3.6.4 峰值’放大因数,隔振器在4.6.7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的峰值放大因数应不大于3(见4.6.7)O,3.6.5 振动传递率,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应给岀隔振器在实际承载质量时,按4.6.6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见4.6.8),3.6.6 冲击传递率,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应给出隔振器在实际承载质量时,按SJ/T 10179中6.5.3条,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隔振系统的冲击传递率(见4.6.9),3.6.7 最大动变形,应给出隔振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最大动变形值,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其允许偏,差范围为±5%(见4.6.10)。T型隔振器允许最大动变形见附录A(补充件),3.6.8 最大冲击カ,应给出隔振器在最大动变形情况下所承受的最大冲击カ,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其允许偏,差为±10%(见4.6.11)。T型隔振器的最大冲击カ见附录A(补充件),3.6.9 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应给出隔振器在最大动变形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输入能量值,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其,允许偏差为± 15%(见4.6.12)。T型隔振器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见附录A(补充件),3.7 环境适……

……